教育网站,陕西高校。高校大学。
微信,视频。学生,校友,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领导/长安大学
校长:马建
党委书记:杜向民
党委副书记:董小林、白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德勇
副校长:刘伯权、赵均海、沙爱民、谢军占、刘建朝
办学条件/长安大学
机构设置党群部门 | 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武装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工会、团委、校友总会、 教育基金会、机关党委 |
行政部门 | 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211”办)(发展研究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 社会科学处、人事处、计财处、学生处、新闻宣传中心、监察处、审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室管理处、国际合作处、后勤管理处、公安处、基建处、离退休处 |
教学单位 | 公路学院、汽车学院、工程机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体育系)、继续教育学院、兴华学院、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
直属单位 | 党校、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渭水校区管委会办公室、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 图书馆、杂志社、医院、附属学校、后勤集团、资产经营公司、地质调查研究院、长安大学科技园 |
学院 | 专业 | 科类 |
公路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理工类 |
理工类 | ||
理工类 | ||
交通工程 | 理工类 | |
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 | 理工类 | |
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管理) | 理工类 | |
汽车学院 | 车辆工程 | 理工类 |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 | 理工类 | |
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 | 理工类 | |
市场营销 | 理工类 |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理工类 | |
汽车服务工程 | 理工类 | |
物流工程 | 理工类 | |
工程机械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类 | |
交通建设与装备 | 理工类 | |
工业设计 | 理工类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 | 理工类 |
工商管理 | 理工类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工类 | |
电子商务 | 理工类 | |
物流管理 | 理工类 | |
会计学 | 文史类 | |
理工类 | ||
经济统计学 | 理工类 | |
财务管理 | 理工类 | |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 自动化(交通信息与控制) | 理工类 |
自动化 | 理工类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类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 | 理工类 |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 | 理工类 |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类 | |
通信工程 | 理工类 |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
网络工程 | 理工类 | |
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工程地质) | 理工类 |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 理工类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理工类 | |
地球物理学 | 理工类 | |
地理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
测绘工程 | 理工类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
安全工程 | 理工类 | |
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 地质学 | 理工类 |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 | 理工类 | |
资源勘查工程(油气) | 理工类 |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理工类 | |
土地资源管理 | 理工类 | |
矿物加工工程 | 理工类 | |
地理信息系统 | 理工类 | |
旅游管理 | 文史类 |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理工类 |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 | 理工类 | |
工程造价 | 理工类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理工类 |
给水排水工程 | 理工类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理工类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类 | |
生物工程 | 理工类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理工类 | |
环境科学 | 理工类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理工类 | |
建筑学院 | 建筑学(五年制) | 理工类 |
城市规划(五年制) | 理工类 | |
艺术设计 | 艺术类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道路工程材料) | 理工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类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工类 |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行政管理 | 文史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史类 | |
法学 | 文史类 |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史类 | |
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 广告学 | 文史类 |
新闻学 | 文史类 | |
汉语言文学 | 文史类 | |
戏剧影视文学 | 文史类 | |
广播电视编导 | 艺术类 |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类 | |
工程力学 | 理工类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史类 |
日语 | 文史类 | |
体育部 | 社会体育 | 体育类 |
校园环境/长安大学
2005年,学校大力整治校园环境,先后投入近5000余万元用于校园环境建设,拆除了旧房和临时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修幽径、设拱桥、造湖亭、建广场、塑雕像,先后建成了雁塔文化广场、朱雀花园、南苑花园广场等一批绿化广场、校内花园、休读园林和富含教育意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翻新了设施齐备、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大型体育馆,新建了8000平方米的灯光球场和18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新建了雁塔学生活动中心,建成了2个陕西省高校标准化食堂、1个陕西省高校标准化公寓。对校医院、附属中学、幼儿园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了五座总计建筑面积达101000平方米。长安大学在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北侧征地2100亩,规划建设渭水新校区,使学校总占地面积达到3800亩。渭水新校区一、二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0000人。渭水校区的设计理念先进,建设标准一流,教学、科研、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其中,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的主教学楼、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的图文信息中心以及面积56000平方米的标准体育场。
知名校友/长安大学
党政校友 | 马尔立 | 陕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 李爱民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全国劳动模范。 |
王磊 | 新疆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 | 马天嘏 | 新疆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
王小民 | *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 胡健民 | *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参加*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国家海洋局通报嘉奖者。 | |
徐张建 |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 余秋生 | 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
省部级校友 | 刘鹤章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 | 孟宪来 | *地质调查局原局长。 |
李登武 | 陕西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 | 刘光中 | 青海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成员。 | |
苏喜春 | 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少将。 | 樊根深 | 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少将。 | |
高校校友代表 | 魏志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 梁金喜 |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
梁乃兴 |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 秦庆华 | 天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
郭小宏 |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 仵彦卿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导。 | |
丁汉 | 上海交通大学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关宏志 |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 |
颜东煌 |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 郝际平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钢结构研发中心主任。 |
历史沿革/长安大学
1951年,在兰州市郊的一片荒滩上,创办了西北交通学校,奠定了长安大学的*块基石。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和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先后成立。
1952年,西北交通学校东迁西安,更名为西安公路学校。
1955年,再次更名为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
1958年,国家将北京公路学院筹备委员会的教师和设备调往西安,在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西安公路学院,成为亚洲*所专门培养公路交通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和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前身是1951年4月在兰州 成立的西北交通学校 ,1952年东迁西安,更名为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1956年国家筹建北京公路学院 ,1958年北京公路学院筹委会与西安汽车 机械学校合并组建西安公路学院,隶属交通部,并逐步发展成为亚洲 地区公路交通专业配套最齐全的高校。1995年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西安工程学院
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1978年更名为西安地质学院,隶属地质矿产部。199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1998年隶属国土资源部。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建筑工程部西安建筑工程学校,1978年更名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82年隶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8年隶属建设部。
校园文化/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赋长安大学赋主要是对长安大学的描述和赞美,长安大学赋的作者魏明伦,是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戏剧文学会会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组部优秀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校歌《长安大学之歌》
秦岭苍苍,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特色立校,誉播四方。
志士弘毅路修远,贤才明德天地长。激流千帆竞,长大当自强。
黉宇辉辉,书声朗朗,渭河之滨,有我上庠。英才荟萃,海纳三江。
一生笃学砺干将,矢志创新育栋梁。雄鹰蓄势久,展翅当高翔。
学术研究/长安大学
科研成果截至2006年,获得国家专利370项,发表学术论文990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2700余篇。2006年以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1项,其中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14项。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开展三大行业科技攻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13年05月01日,学校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6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14项,省部级一等奖3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500余项;承担了包括国家教科“十五”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00余项,承担了包括国家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60余项,获得*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年科研经费超过6.6亿元。
长安大学编辑出版《*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汽车驾驶员》等8种全国性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入选“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项目名称 | 负责人(参加人) | 获奖时间 | 获奖等级 |
---|---|---|---|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周绪红(主持)、 刘永健、周天华 | 2006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 | 马建(主持)、赵祥模 | 2007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 | 汤中立 | 2007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 | 折学森 | 2007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基于认知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 | 马江洪 | 2007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 | 胡长顺、马骉、窦明健 | 2008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多指标控制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 沙爱民(主持) | 2009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定与维修加固成套技术 | 徐岳 | 2009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 | 谢永利 | 2010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刘洪海 | 2010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 王文科 | 2011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 周绪红 | 2011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隧道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定量识别及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 | 李貅 | 2011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西安地裂缝成因与减灭关键技术 | 彭建兵(主持)、 张勤、黄强兵等 | 2012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环保型路面技术体系、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 沙爱民(主持) | 2013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盐渍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 高江平、杨晓华 | 2013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长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 | 王春生 | 2013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 | 冯忠居 | 2013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截至2013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成了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交通科技大厦和地学科技大厦。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土资源调查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800余项,七年总额突破29亿元。
学术交流长安大学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俄罗斯国立罗斯托夫建筑大学等成立国际大学联合体。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坦桑尼亚、也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有在校留学生300多人。
学校还是*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这些年来,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设有国家外专局长安外语培训中心。学校主办、承办了“2010*--泛俄地区交通铺面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欧亚国际地理信息论坛”、“高校领导与战略高级国际研讨会”、“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几十个国际学术会议。
长安大学在*校友会评出的2013*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43位,排名稳步上升。